|
关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建议444
发表时间:2020-12-21 11:22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社会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许多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心理扭曲,人格异化,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是突出,尤其是小学生表现明显。这些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导致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有情绪消极、自卑感加剧、性格孤僻、内心失衡、认识偏差、性格抑郁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等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随之而来的是学习滑坡、厌学逃学,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障碍,不仅对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也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 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原因来自家庭教育缺失、学校与社会教育缺位、有关部门缺少关注和引导等多个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成长问题,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基层缺少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相关教育组织,学校成为疏导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载体。 具体建议: 1、教育部门应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将这部分孩子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测试结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尽记载,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2、教育部门应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室,学校特别是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多的农村学校要开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增强留守儿童的互助自助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抵抗能力。 3、党政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应负起责任。应解决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配套设施的经费问题;文化部门应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制;妇联、共青团组织应发挥好作用,组织心理咨询师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送心理健康下乡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