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绥化市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优秀提案——宋健飞《关于发展数字农业的建议》324
发表时间:2023-01-06 10:47 2020 年农业农村部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计划到 2025 年健全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基本建成农业农村云平台等。数字农业的优势显而易见。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绥化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水平位居前列的农业大市,农业资源资源总量较大,粮食作物产量高,但农业经济数字化程度总体不高。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赋能传统农业,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对促进产业兴旺、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 加大农村数字化技术开展农技推广 目前虽然我国可落地应用的数字农业技术发展迅速,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的比例还很低。除了技术本身以及技术应用条件等客观原因外,生产经营主体在技术采用过程中所面临的知识约束也不容忽视。先进的农业技术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取决于其是否为农户所采用。农户采用一项新技术,首先需要对该技术形成一定的认知,理解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采用数字农业技术时,农户形成认知和正确理解的难度很高,需要克服巨大的知识门槛。这是因为,相较于传统技术,数字农业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前沿科技和交叉学科知识的含量高,它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遥感等技术为支撑 (2)以抽象无形的数据为关键要素,数据是数字农业技术产生智能的基础,为机械设备提供不易直观理解的“智慧”性功能; (3)软件和硬件结合使用,数字农业技术一般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软件(如手机 App)来操作硬件,数据和算法通过软件实现对机械设备的精准化、自动化控制。这些特征无论对数字农业技术的用户还是推广人员,都带来了知识上的挑战。 为了帮助经营主体克服知识约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农技推广。可利用视频、虚拟现实(VR)等新兴可视化和传播工具能够作为有力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将农户使用一项新技术的实景过程、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等内容,按照操作环节或知识点制作成短视频,通过在农户所在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分享这些短视频来实现知识和新技术在生产经营主体中的传播。这种方式使得知识的呈现形式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农户学习和模仿;内容生动直观和本地化,易于农户理解和接受;传播和交流成本低,受众面广。除了在政府的农技推广中采用这些先进的方式外,还可以赋予涉农科研人员一定的农技推广职责,鼓励其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探索和实施先进的农技推广手段。打造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格局。引进数字农业相关专业人才,支持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共建培训中心,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人才、数字农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队伍。 二、 夯实农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 通过数字经济对传统农业赋能,打造产业园和产业集群。一是延伸数字农业链条。以农业大数据应用为战略引领,推进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延长数字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二是培育数字农业产业集群。通过培育发展农业数字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引导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5G+农业”及衍生的农业服务业向纵深发展,释放数字经济的放大倍增作用。三是打造数字农业品牌。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和分享农业等,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业电商品牌。 三、 营造农业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要强化政府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主导作用,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打造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服务一体化的数字农业新形态。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围绕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提供技能培训、市场价格等多方面服务内容,推动数字化成果惠及广大农民。构建全过程动态智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数字企业、数字平台市场准入规则,为农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上一篇“九莲助学”新春行
|